
专业刑事辩护律师简介
涉毒刑事案件公告
最新:贩卖、运输11公斤冰毒,一审判决死刑,二审改判死缓
王某某贩卖毒品案,涉案冰毒100克,一审判决11年有期徒刑;
最新:陈某贩卖毒品案,判决拘役5个月
最新:程某某贩卖运输毒品2600余克,判决15年有期徒刑。
最新:沈某某贩卖、运输毒品案,判决10年有期徒刑(涉案毒品11公斤)
最新:张某运输毒品1900余克,判决15年有期徒刑;
最新:贩毒3000余克,死刑复核发回重审。
最新:贩毒3000余克,经辩护,二审改判无期徒刑!
最新:贩卖毒品30余克,经辩护改为非法持有毒品罪,判决1年6个月;
苟某某贩卖运输毒品案(冰毒达4000余克),法院判决无期徒刑;
于某某容留他人吸毒案,判决拘役四个月;
宋某某抢劫(毒品、杀人)案,判决有期徒三年;
刘某非法持有毒品、寻衅滋事案(涉案毒品90余克),判决有期徒刑十二年;
穆某某非法持有毒品案,判决有期徒刑八年;
邬某走私贩卖运输毒品案(涉案毒品197克),判决有期徒刑15年;
李某某运输毒品案(涉案毒品达400余克),判决无期徒刑;
严某贩卖毒品案(涉案毒品达700余克),判决无期徒刑;
钱某某贩卖毒品案(涉案毒品260余克),判决有期徒刑15年;
联系方式
毒品刑事案件免费咨询电话:
王朝阳律师:13312080555
13662015055 (手机/微信)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南京路349号新天地大厦A座16楼1609室(今晚大酒店对面)
运输毒品是否一律按毒品犯罪处理?
具体的运输毒品犯罪是行为社会危害差异悬殊,行为人的主观恶性也差异较大,因而对运输毒品犯罪行为不能不加以区分一概从严处罚,特别是在判处死刑的问题上要区别对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8年印发《全国部分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对两种运输毒品的情形要区别对待,不能一概从严。一是确实不进入流通环节的运输毒品行为,不以运输毒品论处。对于吸毒者在购买、运输、存储毒品过程中被查获的,如果没有证据证实其是为了实施贩卖等其他毒品犯罪行为,毒品数量也未超过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最低数量标准的,一般不定罪处罚。另外,对于以贩养吸的涉毒犯罪,已被吸食的部分不计入毒品犯罪数额;有证据不以牟利为目的,为他人代购仅用于吸食的毒品,数量达到非法持有毒品标准的,以非法持有毒品定罪。上述规定说明,运输毒品罪针对的是客观上可能导致毒品流向社会的运输行为,对有证据足以认定所运输的毒品不会进入贩卖、流通领域的,不能作为本罪惩处、打击的对象。二是对有证据证明确属受人指使、雇佣参与运输毒品犯罪,又系初犯、偶犯的,可以从轻处罚。这类单纯的运输毒品行为多系走私、贩卖、制造毒品等严重犯罪的连接毒品的源头和流通环节,其社会危害性比在毒品犯罪上下游之间起居间作用的运输毒品行为要轻。实践中,对运输毒品犯罪,同样坚持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打击和孤立极少数,教育、感化和挽救大多数。
单纯的运输毒品行为,是指“有证据证明确属受人指使、雇佣参与运输毒品犯罪是,又系初犯、偶犯”。单纯的运输毒品行为,其行为人不是毒品的所有者、买家或卖家,不少是贫困边民、下岗工人或者无业人员等弱势群体,只为赚取少理运费而为他人运输毒品,这些人的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相对不大,如果对该类行为主体不加区别一律与走私、贩卖、制造毒品的行为主体同样处刑,就违背了罪责相适应原则,也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符。
对并非上述单纯的运输毒品的行为,实践中体现出从严技击的精神,也即对于运输毒品数量超过实际掌握的死刑数量标准,又不能证明系受人指使、雇佣参与运输毒品的,可以判处重刑直至死刑。这种判罚完全符合立法严惩毒品犯罪的目的,也符合打击该类犯罪的司法实践需要。运输毒品犯罪具有隐蔽性、中转性、跨地域性的特征,司法实践中很多案件只能查获“掐头去尾”的运输毒品这一环节,如果被告人不如实供述毒品,毒资的来源和归属,则难以查获毒品从源头到市场的整条犯罪产业链,也难以查明被告人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些被告人试图借此避重就轻、逃避打击。因此,在确定运输毒品犯罪分子的量刑时,应当区分单纯运输毒品的案件和仅在证据不够充分而就低认定为运输毒品的案件,确保对运输毒品罪的量刑不枉不纵。